多看看英文原文書,也能成為英文小尖兵!!!!!
原著閱讀要不要查詞?怎麼查詞?
回答這個問題有兩點要義:
閱讀中:查詞三原則
閱讀後:查詞、整理、記憶方法
這是反烏托邦經典《華氏451》的第一頁。但是打開第一頁,你將會遭遇這樣的一段充滿生詞的頁面。
查不查詞呢?當然查!
所以原則一,閱讀過程中,以閱讀體驗為先。
當生詞影響你的閱讀理解,甚至重複出現,讓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要以最便捷的方式查詞、記錄,並帶著意思迅速回到閱讀中。因為在這個時候連貫的閱讀體驗最重要。
比如,用電子詞典,並結合語境理解,然後你就可以繼續讀了。比如上面這一段中“怪怪”的brass, nozzle, python, kerosene, tatters, charcoal分別是黃銅、噴嘴、蟒蛇、煤油、紙片、炭的意思,在知道以後,你應該將他們記在單詞旁邊,然後閱讀,迅速的展開想像,勾勒出一幅“一個人拿著蟒蛇般的噴火噴嘴,點燃書中紙片”的場景
此外,不要被這樣的生詞嚇跑,描述性文本中的動詞、名詞、比喻手法是小說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學生閱讀時的難點,需要克服。往後翻幾頁,你會發現生詞數驟然減少。這樣是為什麼原著小說可以作為英語興趣培養、能力鍛煉和詞彙積累的寶物,信息含量分散,穿插對話,可以很好的調節生詞帶來的壓力(這一頁還能看見不少剛才那一頁查過的“怪單詞”
當然這樣“查詞”並不是全部。在閱讀過程中除了一看就是生詞的他們,還會存在隱藏的敵人:你認得但是卻並不是你熟悉意思的詞彙。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讀原著不要純粹抱著看電視劇、聽故事的心態,沉浸在劇情裡。你需要理解詞彙、句子結構,同時要“Read between the lines”,理解深層含義。而深層含義的解讀需要對詞彙、句子結構精準的把握。
所以第二個原則,注意小詞、熟詞在句中的含義。
閱讀中要注意自己學過的詞的新含義。特別注意小詞比如簡單的介詞、動詞,甚至是to, by, on, for, into, come, go等等。如果發現自己知道的意思解釋不通時,在書上劃出來,在一張紙上寫下來,夾在對應的頁碼中。然後在30分鐘至1小時的閱讀後,這便是你集中要攻克的詞彙。
最後,第三個原則,學會利用語境猜測詞彙含義。
語境,上下文線索,context clues,是閱讀原著相較於背記單詞表的有利之處。
而通過上下文線索推斷詞義的能力也是SAT等考試的考查重點之一。所謂上下文線索包括(紅色為生詞、綠色為邏輯詞,下劃線為幫助推斷的已知信息):
1. 同義線索(and, or等並列詞連接)
2. 反義線索(but, while等轉折詞連接)
3. 補充線索(下定義、舉例子、解釋說明)
4. 內容線索(小說情節、人物性格、心理活動、具體話題等)
因此,一定要利用閱讀小說的機會培養、練習在語境中理解詞義的能力。
閱讀後:查詞、整理、記憶方法
如前文,閱讀中,為了快速把握意思,可以使用電子詞典。此外注意記錄發現的一詞多義,熟詞僻義,遇到這些“陌生的老朋友”要記下來,夾在書裡,在一段時間的閱讀後集中處置。
於是閱讀後,系統的整理自己的生詞是閱讀小說效度的關鍵:
首先,鼓勵使用紙質詞典,而且要有英英或雙語解釋。
其次,要有針對本書的生詞本,就算是word,電子筆記本也好。
最後,要查記的是:發音、詞性、搭配、例句、詞根。
1. 發音:標註重音位置、元音發音,如果有奇怪的發音要注意;
2. 搭配:記錄單詞不要孤立,要帶上前後的詞。比如名詞要是主語帶上它的謂語,要是賓語帶上前頭的動詞,要是形容詞帶上它修飾的名詞,要是詞組整個記下;
3. 例句:一定要記下出現的原句,書本中的原句,並寫上頁碼。在句子中遇見的生詞比起在紅寶書、綠寶書詞表裡的詞會親切的多;
4. 詞源:這是應對一詞多義、熟詞僻義的特殊法寶。
就詞源的重要性,我舉個栗子。你在《動物莊園》裡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句子
As soon as they were well inside the yard, the three horses, the three cows, and the rest of the pigs, who had been lying in ambush in the cowshed, suddenly emerged in their rear, cutting them off. Snowball now gave the signal for the charge. He himself dashed straight for Jones. Jones saw him coming, raised his gun and fired.
這是在戰斗場面中,你可能學過charge是“費用”,甚至“責任”的意思,於是你困惑了……雪球發出了交費的信號? ? ?
這是第一遍閱讀過程中,於是你打開了電子詞典:
然後,你看到4行各不一樣的解釋……
再看一眼例句:
The room was charged with tension and anxiety.
房間裡充滿了緊張和焦慮。
He charged me $15.
他收了我15美元。
Hecharged his weapon at me
他將武器指向我。
One of the best feature of this phone is——it can be charged rapidly.
這手機最好的一個特性是,它充電很快。
The third element is the charge state of the carbon.
第三個因素是碳的電荷狀態。
這幾個句子裡都有charge這個詞,但是每次charge出現的時候意思竟然都不一樣!甚至連詞性也都不相同!
一遇到這樣“調皮”的詞,同學們都很傻眼。
但是,這時候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你遇到了傳說中的“一詞多義”!這是SAT等考試中很愛“難為”你的內容,甚至以上例句中最後一句便是托福聽力的原句。
在書上劃記,拿出紙,寫下這個詞,夾在對應頁碼。然後,在這一行行的意思中你捕捉到了“向前衝”的動詞意思。在《動物莊園》的語境中似乎可以理解為“雪球發出了進攻的信號”。於是,你可以繼續讀下去。
但是不要就這樣放過它,讀完了一章,你翻開書的41頁和生詞本再次面對它。首先,打開紙質英英詞典仔細讀,同時理解例句。因為是多義詞,進一步,你要打開詞源詞典:
簡單的搜索一下可以發現頁面中出現兩個和charge有關的解釋。
第一段的主要意思,名詞意思演變:
12世紀,表示“負擔、重量”或負“負擔、負載”
14世紀中葉,表示“責任、負擔”如在take charge, in charge中
14世紀晚期,“強制命令、命令”
15世紀中葉,進一步表示“金錢上的負擔、花費”
1510年代,表示“服務和商品的資費”
15世紀晚期,表示“控告”
1767年,表示“帶電”
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動詞意思演變:
13世紀早期,表示“裝載、填滿” 、“裝載武器或馬車”
中世紀英語,表示“委託、命令、控告”
1560年代,表示“衝過去攻擊”可能是由早期“裝載武器”的意思中來的
14世紀中葉,表示“收費”
1748年,表示“帶電”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抓到那個“葡萄藤”,也就是這個詞的核心——“裝”。然後,一拎:
裝
—把事裝在人身上—責任、命令、委託
—把罪裝在人身上—控告
—把錢裝在商品—花費
—把彈藥裝在武器上—衝過去攻擊—進攻
—把電子裝在東西上—帶電—電荷
一下所有的意思都串起來了!同時閱讀英文版詞源詞典可以同時積累大批同義替換的詞彙和固定搭配。接下來就是在更多的閱讀中不斷強化對多義詞的核心詞義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訓練語境中理解多義詞的能力。
再次強調,的確查詞源詞典不如英中詞典快速,理解這一兩段詞源甚至可能會比你讀中文解釋多花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所以我前面一再強調在閱讀過程中查高頻詞不強求英英,也不強求查詞源詞典)。但是在面對多義詞時,弄明白這兩行字,能夠幫助你抓住這個詞的內核,提綱挈領,你就可以像抓住葡萄藤一樣拎起一串葡萄了。
當然,最最有效的記憶方法,還是一再的重複,重複,再重複。記錄好的生詞本可以放在身上,在地鐵上,上課前,睡覺前及時重複複習。可以在單詞前畫“正”字來記錄自己的複習次數,也就是熟悉程度。同時,你還會在原著閱讀中一再碰見他們,一回生兩回熟,他們慢慢的就會變成你的摯友了。
總而言之,在原著閱讀的重要一環便是詞彙的積累。相較於背記詞表,原著閱讀在語境中積累詞彙能夠幫助理解準確含義、常用搭配、使用場合,並鞏固記憶。學會查詞、記錄和記憶的方法,才能發揮出原著閱讀的神奇力量。
出處搜狐教育